小學生常用歇后語大全下
來源:大連奧數網整理 2011-08-16 13:18:47
歇后語是俗語的一種,多為群眾熟悉的語言。俗語包括諺語、熟語和歇后語三種形式,歇后語形式上是半截話,采用這種手法制作的聯語就是“歇后語”。
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(chuàng)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。它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,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,像謎面,后半截是解釋、說明,像謎底,十分自然貼切。在一定的語言環(huán)境中,通常說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稱它為歇后語。
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,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,耐人尋味,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。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,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。如錢大昕《恒言錄》所載:“千里寄鵝毛,禮物輕情意重,復齋所載宋時諺也。”這類歇后語,直到今天還繼續(xù)為人們所使用。
歇后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:
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,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。
例如:
豬八戒照鏡子——里外不是人
水仙不開花——裝蒜
啞巴吃黃蓮──有苦自己知(或“有苦說不出”)
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后語,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。例如:
外甥打燈籠——照舊(舅)
孔夫子搬家——凈是輸(書)
火燒旗桿——長嘆(炭)
67、歪嘴講故事──斜(邪)說
68、小蔥拌豆腐──一清二白
69、小和尚念經──有口無心
70、周瑜打黃蓋──兩廂情愿
71、趕鴨子上架──吃力不討好
72、搟面杖吹火──一竅不通
73、瞎子戴眼鏡──裝飾
74、猴子撈月亮──空忙一場
75、秀才遇到兵──有理講不清
76、三個臭皮匠──頂個諸葛亮
77、小和尚念經——有口無心
78、和尚訓道士──管得寬
79、過年娶媳婦──雙喜臨門
80、聾子見啞巴──不聞不問
81、銅鈑上釘鉚釘──一是一,二是二
82、里弄里扛竹竿──直來直去
83、苦水里泡黃連──苦上加苦
84、我解纜,你推船──順水人情
85、豬鼻子里插蔥──裝象
86、只許州官放火──不許百姓點燈
87、豬八戒照鏡子──里外不是人
88、放風箏斷了線──沒指望了
89、池塘里的風波──大不了
90、談心不點燈──說黑話
91、頂風頂水劃船──硬撐
92、八仙過海──各顯神通
93、東洋人戴高帽──假充大個
94、到火神廟求雨──找錯了門
95、魯班門前耍斧──有眼無珠
96、老太太吃湯圓──囫圇吞
97、出太陽下暴雨──假情(晴)
98、掛羊頭賣狗肉──虛情假意
99、擔著胡子過河──謙虛過度
100、唱歌不看曲本──離譜
101、泰山頂上觀日出──高瞻遠矚
102、提著燈籠砍柴──明砍
103、提著馬燈下礦井──步步深入
104、跳上舞臺湊熱鬧──逢場作戲
105、推小車上臺階──一步一個坎
106、大姑娘坐轎──頭一回
107、借了一角還十分──分文不差
108、搟面杖吹火──一竅不通
109、窗戶邊吹喇叭——名聲在外
110、螃蟹過街──橫行霸道
111、上鞋不用錐子──針(真)行
112、程咬金的斧頭──就這三下子
113、聾子耳朵──擺設
114、二十一天不出雞──壞蛋
115、冰糖煮黃蓮──同甘共苦
116、八級工拜師傅──精益求精
117、大水淹了龍王廟──不認自家人
118、木匠帶枷──自作自受
119、半夜三更放大炮──一鳴驚人
120、飛機上點燈——高明
121、鼠進書箱——咬文嚼字
122、牛角上抹油——又尖又滑
123、虎口拔牙——膽子大
124、兔的尾巴——長不了
125、龍王爺跳海——回老家
126、蛇吃黃鱔——比長短
127、馬尾巴搓繩——不合股
128、羊伴虎睡——靠不住
129、猴照鏡子——得意忘形
130、雞蛋碰石頭——自不量力
131、狗掀門簾——全憑一張嘴
132、豬鼻上插蔥——裝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