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地高考方案將出臺 外來娃有望在大連高考
來源:半島晨報 2012-03-05 14:49:35
參加政協(xié)會議的袁貴仁表示:異地參加高考的改革方案將要出臺。在大連工作的外地人這回有盼頭了。子女有望在大連就地參加高考,省去了回老家參考、兩地高考內容不一致等很多麻煩。
異地參加高考方案10個月內出臺
3月3日,列席全國政協(xié)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式的袁貴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高考改革方案“很快就會出來”。他稱,去年1月起,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開方案調研、對接和征求意見的工作,現(xiàn)在到了最后時期。教育部很快就會出臺一個總的文件,同時鼓勵各省積極推進,出臺自己的高考方案。談及方案公布時間表時,袁貴仁表示:用不了十個月。
對于異地高考,袁貴仁表示,教育部正“積極推進,要有條件準入”。他解釋說,參加高考畢竟有條件,“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個城市讀書”。袁貴仁列舉了異地高考條件:城市的承載能力,家長有條件,孩子也要有條件。“家長要在這里工作。高考移民是沒有這些條件的,孩子在外地讀書,家長在外地工作,孩子卻在這個地方考試,這是我們不同意的”。
袁貴仁表示,教育部正鼓勵各地盡快推進,有些城市可能難度稍微大一些,教育部也為此正在積極協(xié)調,現(xiàn)在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了,涉及很多情況,比較復雜。袁貴仁強調,在參加高考的問題上,目前全國還做不到自由地選擇到哪個地方去考試。
山東省不久前推出高考新政策:從2014年起,凡在山東省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,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。袁貴仁表示,教育部醞釀中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與山東出臺的政策“思路上一致”。
數(shù)十萬在連務工人員受益
昨日一大早,張志國在電視上看到了異地高考方案將公布的消息,他立刻跑到臥室,和妻子分享這一“大好消息”。
張志國說,他是江蘇淮安人,15年前,木匠出身的他到金州新區(qū)搞裝修,幾年后,開了家小的裝修公司,把妻子和兒子也接了過來,雖然一家團聚了,但煩惱的事兒也還有。“兒子今年上初三,到了秋天就該上高中了,因為江蘇高考是單獨命題,高考考查的內容會和遼寧有區(qū)別。為此,我們兩口子很是頭疼。”張志國說,他的意見是讓兒子回老家上高中,這樣參加高考會更有針對性;而妻子則不同意,認為把兒子一個人放在老家,會缺乏監(jiān)管,認為應在大連上完高二、甚至高考前再回老家。整個正月,兩口子都為這件事兒爭論。
同樣為高考糾結的還有李娟,她是黑龍江省拜泉縣人,在勝利廣場地下開了家服裝店的她,兒子今年在老家上高三,6月就將參加高考。“孩子高考是一輩子的大事,天天操心他的成績,一有個風吹草動,我就得跑回老家。 ”她說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10年,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(shù)達到997.1萬。其中,在公辦小學和初中就讀的分別占77%和80%。而在連的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數(shù)十萬之多,他們的子女有望成為這一政策的受益者。
觀點
打破戶籍限制呼聲高
“大連的教育環(huán)境要比我們農村好多了,現(xiàn)在我們那兒小學都不開英語課,跟大連根本沒法比。 ”來自河南潁上縣的張桂花說。 “這絕對是個好信息,有了新政策,就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,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成績都有好處。 ”大連信陽(新縣)進城務工人員工會聯(lián)合會主席袁繼斌說。
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,城市化是社會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,城市的發(fā)展需要大量勞動力,家長進城務工,子女卻被留在老家參加高考,這是有失公平的,F(xiàn)在打破高考戶籍限制的呼聲很高,這說明,公民追求公平的意識和權利意識在提高。
昨日,大連教育界人士則認為,如果從考生利益出發(fā),肯定是在居住地參加高考更為公平合理,但難免有人會鉆空子,還要看實際執(zhí)行中怎么來規(guī)避這類問題。而且,一座城市的學生容量是有限的,要有一個“門檻”,在本地學生和外來學生之間找到平衡點,達到雙贏。
相關閱讀:
大連學生交響樂團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升學優(yōu)先推薦